文物志|汉代的“敞开式”厨房
从古至今,人们的生活总是少不了柴米油盐。在方寸的厨房内,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中华美食文明。这件东汉陶制厨房模型(下图),向我们展示了近两千年前的厨房构造,将这份从汉代而来的烟火气传递到今人面前。
这件东汉陶制厨房模型现藏于东平县博物馆,为明器,面阔27.8厘米、进深26厘米、高36厘米,灰陶材质,是国家一级文物。
1972年10月,东平县原建筑公司在院内修建房舍时挖出了一座汉代墓葬,文物部门立即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,先后出土了陶罐、陶仓等几十件随葬品,其中,最让人振奋的就是出土了这件完整的陶制厨房模型。烧制这种陶制模型的工艺十分繁琐,而如此完整、建构巧妙的陶制厨房模型更加难得。
该模型还原的厨房为单立间样式,瓦垄顶,一侧屋角上立有烟囱,烟囱上还设有烟罩。墙两面开窗,有不规则竖条式窗棂。厨房内靠墙角垒砌灶台,上置一釜灶。灶台左侧放置一口鼓形水瓮,右侧墙壁上凸出横隔,上面可摞放碗盘等;台前有一圆雕妇人,妇人盘髻束发,宽袖长袍,呈跽坐烧锅状。上体前倾,右手后伸,左手靠近灶门似在向锅灶内添柴。外面两侧墙壁上分别浮雕一只蝎子,长8厘米—9厘米,均呈向上爬行状。古人讲究“事死如事生”,这件陶制厨房模型,便承载了墓主人对来世平稳生活的希望。
在更原始的古代,人们常在房屋中间挖出一个下凹的坑洞建造火塘用于烹饪、取暖,在这个时期,“厨房”的概念还是不成形的。而到了汉代,可移动式陶灶的出现和普及让“火塘”得以离开主屋。再后来,固定的灶成为主流,在房屋中获得了一处独立的空间,让人免受生火而产生的烟气困扰。这件厨房陶制模型的出土,证实了我国至少在汉代就开始广泛建造具有独立空间的厨房。
从厨房的构造中,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。厨房不仅有用于排烟的烟囱,烟囱上还设有烟罩,意味着早在近两千年前,人们就已经考虑到了烟囱的防雨问题。陶渊明诗中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的景色,汉代便出现了。厨房仅有两面整墙,呈半开放式的构造,墙上还开有窗户并安装不规则竖条窗棂,这样的构造既便于通风采光,又方便物资进出。厨房内置有落地大水瓮,储水的同时还能用于紧急救火。
值得注意的还有刻在外墙的蝎子浮雕。历经岁月长河,蝎子的眼睛、角须、步足都清晰可见,刻画细腻逼真。据学者研究,雕刻蝎子与古人“以凶御凶”的观念有关。祁营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就描绘有蝎子、蜥蜴围攻武者的场景,意味着汉代便将蝎子视为“凶物”。将蝎子这一“凶物”刻在墙上,就能够辟邪镇宅。这一传统观念也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了“五毒”,诞生了更多更细致的传统习俗。